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因 TEAC UD-H01 而產生的想法,什麼是設計? 被動元件會影響聲音嗎?


先說明個人並無 TEAC UD-H01 這台 DAC,這篇起因於 MY-HiEND 的 TEAC 用家俱樂部中關於 UD-H01 DAC 的討論,其中有些網友討論到被動元件的選用,與設計好壞的關係。 我因感興趣,就發了篇文加入了討論。

回到什麼是設計這點,大家或許要建立一些概念,被動元件的選用,其實也屬於設計的一部分。

以我目前的認知
1. 各晶片構成的架構
2. 因應架構產生的電路
3. 因應電路產生的各種零件選用(含各主被動元件)
4. 因應架構與電路而產生的佈線
5. 因應佈線而產生的零件擺放位置
6. 因應上述所有條件確認後產生的外殼

上述幾點都會互相影響,但應 都屬於設計的範圍。 所以覺得零件用的不夠好,也可說是對設計不夠滿意吧? 不過,因為各種不同宣傳的手法,似乎造成某種程度的混淆,而變成覺得被動零件用的不夠好,或強調使用補料的宣傳方式等類似手法,似乎就是否定設計的重要性,而反之亦然。 其實廣泛來討論,不都是在講設計嗎?  哈哈!

再者,使用更好的被動元件,是否就會讓聲音有 ''明顯的改變'',以個人只 DIY 過 KECES USB DAC 的經驗為例: 個人經歷過不少次,更動一顆或兩顆被動零件,就可以對聲音產生 ''容易察覺的改變''。 當然,不同東西或許不可相提並論,但這種可能性,個人相信是相當高的。

且有 DIY 電腦的人,可能多少都遇過,同樣架構的板子,同樣都能正常動作,但就有零件多或少的差異(這也是設計的一環),進而出現不同的效能(當然也可能有其他設計會影響)。 這多少反映出一個事實,能運作的產品,不代表其所使用的零件足夠 。 有時 量產的商品,研發人員不見得真能 花那麼多時間,去做整體的優化。 所以有 DIY 能力的人,可以各自嘗試去壓榨其更多的潛力。

至於聲音的部分,用有限的零件,調整出多數人能接受的聲音,或許就是大廠厲害的地方。 但也因為使用有限的零件,才讓 DIY 的人,更有發揮的空間。 只是 DIY 的能力(或 DIY 的成果),取決於各人的知識程度、音樂的素養...等各種條件,在各領域涉獵越深的人,則越能發揮 DIY 的好處

而 DIY 調整的過程,真的需花費許多的時間去嘗試,才可能有不錯的結果(但是否能符合多數人的需求,這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觀察了!)。 個人也不傾向大量使用燒料(丐幫嘛! ),能夠取得足夠性價比的方式,或許才更平易近人吧? 在平易近人的前提下,個人覺得不管價錢如何,都該做些比較,也唯有多比較,才能讓更多人更容易尋求自己想要的東西(要了解自己想要的聲音,也需要學習與累積經驗),而不需走多冤枉路! 畢竟每個人的背景不同,同樣的一萬多,對不同人的意義也不同

雖說原廠的設計,會決定多數天生的限制,但最近的感覺,DIY 卻可以不受某些限制,甚至達到原廠所不能及的程度(例如: Audio Research DAC8 內某些焊接的方式)。 但也取決於各人對相關知識的涉獵與理解( DIY 的程度與結果),個人 DIY 的目標,也希望有一天,能自己設計東西來玩...但還需很多的努力阿!

1 則留言:

  1. 閱 地球第一個修改TEAC UD-H01也是唯一一個的人旁邊路過留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