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累積八年多,多重契機匯合的爆進


這篇文於 2021/02/10 發在 MY-HiEND 版主 psycho "走向超值而極緻的HI-FI電腦訊源" 討論串裡,那時沒注意發錯討論串,其實另一討論串主題更相符。 最近回到 Blog,想想該把這篇也整理在 Blog,因為是自 DIY 一年半 UAB 後的大事件呢!!   

2020 年終那一個多月因二手系統初成,一邊摸索與熟悉系統,一邊 DIY 調整與測試。 其中的體驗(學習)與意外(驚喜?)頗多,該好好記錄、搏君一笑一番~ 而 psycho 的測試檔,也剛好可做驗證系統的難題?


以下是過程紀錄(入門多年的爆進!!)的長文,請自行斟酌~~


先簡短談談這段時間的體會..

玄幻小說 裡,有類修真者會刻意抑制,且繼續長時間修練,終在條件備妥與契機下..,接連快速進階,一舉突破許多關卡的章節~~


這一個多月,我居然產生類似的感覺!!!


二手系統組件裡,RC 產品有小白訊號線、小白同軸線與二手 NANO-DAC。

BD 與 NANO-DAC 直接導入二手交換式電供(非討論串內的常見型號)。

BD => DAC => 擴大機 (未再加 HDMI 小黑盒)


初始階段設定

電源線與 DC 線都是 DIY 自製品,非 RC 或討論串內的常見品項。


這階段在摸索系統聲音,播放某些 CD 時,出現種 陌生感..,RC NANO-DAC 一直是主系統的核心組件,對它的聲底有一定熟悉度。這次在第二系統裡,卻出現之前未有的 不耐聽? 感..,再者,交叉比對撥放的 CD 與思考後,陌生感是源於發聲樂器的頻段呀!

高頻與低頻的聲音速度,似有不協調的情況?! 導致播放特定曲目時,高頻速度正常,但低頻過慢,讓整體出現混亂感。之前沒聽過此情況下的聲音,花了些時間才理解。


高低頻聲音不協調 => 新體驗之一

瓶頸 => 高、低頻域速度不協調,聲音不耐聽。


理解這階段狀況後,在限制用 BD 同軸下,狠下心決定對 DAC 做實驗!!! 放在腦中封印數年的想法與疑問,在好奇心驅使下解封! 推開了久置被無視(漠視?)的試煉之門,也開啟了快速晉級的歷程。


在這謝謝 MY-HiEND Merci 的轉讓,大大促成第二系統的組成和進階助力。


面對試煉之門,需要好奇心與決心,多於其他條件。 推門測試一過,大概進了至少兩階吧?! 直接跨越了上列瓶頸,且感覺還有餘..,一下跳兩階多,有些措手不及,趕緊重溫之前撥放過的 CD,再體驗一輪。即便有預期與準備,仍有些驚訝於此進階,更助長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重溫數日間,再把尚未接觸過的小組件拆封、上電,試著了解其如何運作? 大致了解和確認能運作後,更強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將其帶往試煉之門..


三階 => 全頻段解析力

再次踏入試驗之門…,這感覺又連續進階了!! 已達接觸過就想維持的層次,所有解析力都提升至少一階以上!

MY-HiEND 串內常被討論的一點,此次付諸實行後,仍訝異其影響力。


關鍵處帶來的衝擊 => 新體驗之二


四階 => 100 Hz 下的新領域

這階的體驗,花了些時間才意識到、再理解與確認。 最初新鮮的感覺,是播放 JMR Magic CD 時,好似冒出了新聲音。這聲音頗熟悉,但從未在音響系統裡出現過!!!

第二系統是組設在老房子裡,因周遭環境關係,常會感受到一種聲音。 當附近有汽車引擎發動時,發出的聲音會讓建築物產生 振動感!! 對! 振動感,此時不僅有一種低沉的聲音,也會感覺建築物似在微震。 微震 是種明確的感覺,但沒法釐清是聲音,還是震動? 或許同時發生? 前陣子四級地震的開端,也可明確感受到,那時也猜測該地震異於以往。


這次的新體驗,JMR Magic CD 第三軌是分水嶺。 印象裡,未曾注意 JMR Magic CD 各軌的差異,只有剛開始撥放沒聲音的記憶。 但第三軌的聲音就有印象,一般系統應該聽得到這軌的聲音。 而第二軌以前...,不知這關卡需要怎樣的設備能一窺? 在第二系統的展現方式,就是發出類似上述的低鳴聲和產生振動感。 確認這點的過程裡,也好奇但不自量力的拿 psycho 的測試檔來試..

為確認是播放 JMR Magic CD 第二軌,需接上電視,又遇到不共地問題!! 造成擴大機不撥放 CD 時,就冒出頗大噪音! 當然後來有找到簡解法。 這先不追究第二軌的呈現正確與否? 先當它僅是個新現象吧!


能感受到 JMR Magic CD 第二軌 => 新體驗之三

若有 JMR Magic CD 的網友.. 測測第二軌吧!


四階上,但五階未滿? => 更穩定的低頻與場型?

這點寫保守些..,薄膜電容在討論串裡出現多時,也是持續關注的項目之一。 不過… 從未應用到系統裡,不外乎是懶跟覺得還不需要,哈哈!


在這先向 MY-HiEND gangster.tankYu-Studio 表示謝意。 一者不吝分享相關經驗,讓論壇友有選定中性線材的參考與應用方式。 另一者提供入手管道、客製與成品的選項,讓資源有限者能受益。 間接也讓人找到,且能嘗試另一平價配件,讓二手系統成型。 手邊已少入手少量 Yu-Studio 的線,但還未導入~~


這次連續進階,讓人不禁想導入薄膜電容看看其影響面~~ 導入的薄膜電容(非討論串內常見款),是小試與驗證些許疑問.. 沒刻意去判斷差異,在四階察覺低頻變化後,這兒也感覺到低頻的影響。

一則是低頻更穩定,在存在感與力度都有改善,或也有影響分離度?

二則是聲音分佈的音場,各聲音變化的凝聚度,讓人更易察覺。

之後有機會,再把電容拆掉,來確認影響層面。


五階 => 擁擠或壓縮? 音符需要張弛的空間

這階大概是前面連續進階所累積,才能出現的轉變..,最初組系統時,喇叭只粗略抓個位置擺放,之後頂多動一點試試。 無特別花時間調整,開始進階後,曾有次想調整看看..,不過感覺還不太明確,結果也沒動多少! 之後繼續進階到某刻? 一些感覺漸漸冒出來,沉悶? 擁擠? 壓縮? 黏滯? 空間呢? 


直覺反應就是往擺位聯想,便又開始東挪西移的嘗試。 隨著撥放不同的 CD,喇叭周遭的空間越拉越大!! 果然..,音符需要張弛的空間。 瀰漫感,透度,收放表現等等..,到一定狀態後,要留足夠空間給音符。 到這階,感覺已可稍緩步調,開始重溫與嘗試手邊更多的 CD。


不過,好奇心推著人再繼續探索下去~~


六階 => 全頻解析力再提升

四階時踏入 100Hz 下的新領域,六階則再提升描寫力,且同為全面性提升。 新領域出現後,每每撥放音樂,就不時會留意這塊。 其存在與否? 有什麼? 在這階,其不只存在,更開始展現進一步變化,勉強可挑戰測試檔? 另一重要變化,觀眾群的氛圍與掌聲!! 掌聲有不同的節奏(不同人鼓掌的方式),現場氣氛的傳遞..,觀眾的喝采..


這階呈現觀眾群的變化,讓人可一窺幾分紀錄當下時空的面貌。


觀眾群的掌聲與喝采 => 新體驗之四


七階?

到這階段時,系統進入較穩定狀態,或許未臻七階…,但也開始遇到些狀況與之前未感受到的 CD 瓶頸!!!


CD 的瓶頸 => 告別 2010 高雄國際 Hi-End 音響大展 紀念 CD


這張 CD 從入手至今,已超過九年(十年? 這麼久了呀!),近期還再找了一張入手。 從多年前入手 三星藍 到第二系統組成,一直是測試的主力 CD 之一。 CD 版本差異,錄音轉錄的影響等..,有親身體驗過的,也有已聽聞但疑問的。 那同樣系出 STSD 的音響大展 紀念 CD 與選曲原版的 CD 有無差異? 


在第二系統上給了個肯定又令人深刻的答案..,原版 CD 勝出一兩籌!? 聽聞原版 CD 勝出這點,已有數年時間,未曾想去比較,自然也不知級距多大? 這次卻是被迫比較..,某個階段後,撥這張 CD 時漸漸覺得有些不對~~ 在比較 psycho 的測試檔後,讓人開始思考..,難道頻寬不足? 


快速進階的過程裡,越感這張 CD 有些資訊似消失了(感覺該有卻未有)? 某刻實在忍不住,抓了 紀念 CD 第一軌曲目的原版 CD 來撥放。 這一放...,唉~ 頻寬立即擴張,大方展現其存在感,時候似乎到了! Canon,該有的資訊跳出來了!! 這級距..,是時候告別 紀念 CD 了!! 衝頂時那截頻寬與資訊,寬闊低鳴的頻寬與資訊,還有背景的透感..,曾幾何時未感受過的不足被察覺,更碰到令人難受的界線?


CD 再製所遺失的資訊 => 新體驗之五


狀況 => 背景隱藏的高頻煩躁感?


發現 CD 瓶頸,並告別 紀念 CD 後,持續用不同 CD 來摸索與熟悉系統。 聽了段時間,一直感覺到莫名煩躁感,似有某種高頻背景底噪? 想了想..,有無類似經驗、可能相關因素、或待確認的網路討論內容等.. 難道是電源?

找了找可能範圍,再思考後才決定試看看..,oh 耶! 拍手~ 真受電源影響!! 煩躁感大減。 確認些曲目後,再調整一下,再聽些曲目,狀況算排除了..,只是也失去些細節與透度,但相較於煩躁感,是可接受的結果。


電源產生的煩躁感 => 新體驗之六


場型的擴大與聚焦?

五階時,特意花一段時調整擺位,讓音符能有舒展空間。 這次則因系統漸趨穩定,想探一探第二系統目前的場型範圍。 未使用 psycho 的小牧神測試法,而較偏向 STSD 社長的 空間樂器觀?


沒什麼特別測法,就是去感受位置與空間所產生的聚焦變化,大概吧? 對懶人來說,花費的時間較少,前後左右挪一挪,確定移動距離~ 然後.. 恩,音場又擴大了!! 再嘗試了一下,調到差不多臨界。


播放些 CD 測試與熟悉,過程裡..,管風琴真是恐怖極高標的樂器!! 雖未期望能傳達多少訊息量,但頗意外於能窺視到幾分管風琴的 規模感!! 風琴管出氣發聲的感覺,或偶爾出現類似簧片振(跳?)動的金屬音?


管風琴的規模感? => 新體驗之七


至此,第二系統帶來的衝擊、意外與驚喜體驗,讓人追著連續突破的變化!!! 而系統的組成環節,若想,還有不少能升級、改善或調整處,端看心情囉!

相隔多年再組系統,且主要件又多是二手,能碰觸到這樣的表現,著實令人驚喜~~ 以更低的花費,達到進更多階的層次,這仍在進行中的歷程...,是個人數年來、更是從接觸音響後,同等於 DIY 一年半 UAB 的大事件呢!!!



階段性回顧

這爆發性進階,感覺是份經數年累積、維持(主系統未變動)平價路線的慰勞禮。

為何有此感? 這就不多寫了! 在轉低調、潛水又走冷門路線後,久了還是需要動力的..。


Impedance?

最後寫寫這說者多,但求證者少的名詞。寫文時,未想到有睽違多年的資料更新!

多年來仍不時看到這名詞被提出來,但有多少人試著去實作?

用不確定的預設起頭,又沒法做確認與實踐,那只會淪為空談吧?


看久了,體會在心中,無言..